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,风琴、在欧美主要被用于宗教音乐,许多教堂唱诗班都使用风琴作为主要乐器。1810年,巴黎的乐器师格勒尼埃制造出最早的簧风琴,19世纪40年代法国的乐器师德班对乐器本身进行了改进,主要是通过增加音栓,试图使其具有管风琴所具备的表现范围,以获得不同音色的变化,并定名为风琴,风琴展区主要集中展示19世纪-20世纪来自北美风琴协会主席-卡罗收藏一生的藏品,以及来自欧洲的古董风琴。在这里可以聆听19世纪教堂里唱诗班的风琴声,感受风之物语带来的奇幻时空之旅。
风琴最开始是在西方教堂里所摆放的,风琴的声音低沉厚重绵远悠长,给人庄严的感觉,大部分用于教堂唱诗时演奏,后来风琴多摆放在皇室贵族家中,代表着身份地位的象征,而皇室家中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会演奏风琴。细心的观众们会发现,风琴长得和钢琴很像,但风琴上却有一排钢琴没有的按钮,就是风琴上看到的这一排圆形白色按钮,它叫音栓,具有调节音色的作用。风琴演奏是通过音栓的开启,打开风道,由演奏者脚踩踏板鼓风,进而带动琴内簧片的震动,发出声音,这也是风琴与钢琴的不同之处。我们还可以看到,风琴上还有镜子,其实这个镜子是有两个用途的,一为梳妆,以前演奏风琴的都是名门望族,在演奏时也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,并且风琴在房间里摆放又不想占用空间,就把风琴越来越多的当做储物台和梳妆台的用途。二是起到类似汽车反光镜的作用,在演奏时乐师是背对观众及唱诗班的,为观察现场节奏,跟指挥人员互动,可以起到关注现场情况的作用。